隨著行動裝置的盛行,原本已經非常火紅的線上音樂串流服務,變得更加龐大,無論是源自台灣紅遍亞洲的 KKBOX 或是 來自瑞典紅遍歐美的 Spotify ,都讓越來越多人願意付費去聽喜愛的音樂。因為數位串流的品質與服務都隨著技術成長,消費者可以合法又方便的聽到更多好聽且高品質音樂,而唱片公司也不得不認同這趨勢,開始將部分的重心轉移到數位音樂串流服務上。
就在這一波的轉變下,在線上收聽的行為是再自然不過了,線上平台除了可以依據歌手與專輯來進行收聽外,為了不同的需求,整理了適合各種情境的歌單,也開啟了類似電台的頻道,讓音樂自然的如廣播一般從手機播放到耳機,你甚至不需要這首歌曲是誰唱的,更不用說誰是作詞作曲者,也永遠不會知道裡面的吉他是誰彈的?鼓是誰打的?曲子是誰編的?
但當有一天你覺得這首曲子好聽到"靠杯",一定要找出這首曲子是誰唱的,當然你拿起手機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歌曲名稱、專輯名稱與演出者。但當你覺得這首曲子的吉他彈得真是銷魂,編曲紮實的想要讓你流淚,抱歉,無論在 KKBOX 或是在 Spotify 裡面,通通沒有!
以施文彬大哥歷年所發行的專輯為例,在 KKBOX 中可以輕易找到相關的發行資料,每張專輯中都有發行日期,當然專輯名稱一定會有。Spotify 也大致相同,在歌手資訊中可以找到一樣的資料。
進入專輯後,可以看到曲目與演唱人,還有專輯的封面,好了,就只有這樣了。
接下來我們實際來看看實體唱片,話說現在還會買實體唱片的人真的是少數,我就是其中一位。首先看到的當然就是封面與封背,專輯封面背後都有詳細曲目語歌曲長度。
在背後還有製作與發行公司資料,這在串流音樂資料中是從未見過的。
在這張專輯內還有演唱人的感言。
而歌詞部分也是歌曲重要的一環,這點 KKBOX 在許多歌曲中都有提供,而 Spotify 裡面是沒看到的。各位朋友,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來了,唱片中除了有作曲作詞人外,還有編曲人姓名、演奏人姓名、錄音與混音人的工作室與姓名。基本上,沒有這些人就無法完美的呈現這首曲子,或許連出版都是個問題,但這些資料是從未在串流軟體中看到的!
最後在唱片最後還有許多幕後人員的姓名,他們不重要嗎?在唱片製作的每個細節中他們都是英雄!但串流音樂中依然不會有他們!
對於一般的認知來說,數位資料要比實體紙本資料更容易擺放呈現,要加入更多說明資料並非難事,但我們看到亞洲與歐美知名串流音樂軟體,卻都少了這些音樂重要靈魂人物的姓名,僅僅有專輯名稱、歌曲名稱、歌詞與演唱者。這除了對於幕後人員的不尊重外,還讓受眾們幾乎都忘了有這些英雄的存在。如果串流音樂想要更進一步贏得音樂人的重視,或許先學會尊重幕後英雄才是最重要的。電影最後都有全部的人員名單了,音樂難道不值得這樣的尊重嗎?
*後記:文章寫完後,有位圈內人士主動透漏,其實這些資訊有許多唱片公司都不提供給串流音樂業者,並非串流音樂業者不放。